彩船又称彩莲船、跑旱船,它是陕南秦巴山区、汉水流域水乡一带颇为流行的民间传统舞蹈形式之一。陕南彩莲船历史悠久,据《太平广记》记载,早在唐代民间舞蹈中就有此种形式,当时称为“陆地行舟”、“旱龙船”。这与当地濒临汉江,“陆事寡而水事众”的自然环境有关。这里有江、有水、有船、有莲。陕南汉江流域的古代先民为巴族部落,远在原始社会就过着以渔猎为主的经济生活,不善于驭车马,而善于驾舟楫。正如《巴蜀史迹探索》一书所说:“巴蜒皆水居之民,习于乘船。”谚云:“南船北马”。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武王伐纣,居住在汉水中上游的巴族等方国挥戈参战,即由汉江东进到襄、邓,再北上会师孟津。汉、唐以后,汉江作为漕运十分兴盛,是沟通南北通往京都长安的重要通道。沿江各县还建有“船帮会馆”。玩彩船与划龙船一样,只是他们水上生活劳动的演习而已。因此,彩船和陕南汉水流域历代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历来春节闹花灯,玩必有船。历史上南北移民来此“五方杂居”,因此,这里的彩莲船活动与全省各地相比更加热闹。陕南彩莲船以竹架扎结而成,用五彩色纸裱糊和五彩绸绫扎成锦团花簇,予以装饰。船的造型与汉江捕鱼摆渡的“梭子船”或“筏子船”基本相似,船身造型优美,船体长约六七尺,宽约三四尺,头尾上卷高翘,中间为楼阁式船篷,糊以彩色绫缎。篷顶四角拱翘,各悬挂2至4个红纱灯,前面有彩门,其余三面为花格窗。舱面前后有莲花灯,船尾立一只白鹤灯或鱼灯。整个彩船还装有许多小彩灯,点亮之后金碧辉煌。船体下部围以船裙,船裙上刺绣或画着水波浪纹、鱼虾、水草等图案。
表演时,一俊美漂亮少妇,梳东宫头发型,身着彩衣花裙(以红色为主),跨坐船中,船篷前还装饰着假腿假脚,以示“坐”船者的坐势。一男子头戴翻卷草帽扮着撑船的艄公,手持篙杆划船。船舷两侧,六人帮船,其中两人扮着大头和尚和老媒婆,两耳坠以大红辣椒或二雷炮装饰,手持大蒲扇和长杆旱烟袋,在船左右摇摆嬉戏,“丑”得使人喜爱,引人取乐逗趣。另有帮船四人,少女打扮,穿红着绿,腰系彩带,下穿花裙,花枝招展,在船两边扭舞。
表演动作技巧上,坐船美少妇脚尖着地,碎步走动,双手操作船体,微微颤动,如行云流水,使漂浮江面的行船状态表现得十分形象。其步伐有圆场步、横跨步、悠悠步、点水步、十字步、转船步等,翩翩起舞。表演引船、跑船、划船、搪桨、冲浪、闯滩、卧沙、搁浅、挖沙、背船等动作,是照搬船工水上动作的一种表演程式。“汉江行船过险滩,艄公要出一身汗。”这些是陕南彩莲船的主要表演内容。
表演多在夜晚,边歌边舞,唱词以当地流行的花鼓词为主,其中以《上河调》最具代表性。歌声悦耳,并配合以和谐锣鼓,体现了江上行船的意境。正如人们说的“驾起船儿水上漂,划起桨来浪花高,歌声伴着船儿去,真似江上把船摇。”彩船上亮起的点点灯光,联成许多闪光游动的花朵,兼有火树银花之盛。山民观之,喝彩不绝。
如今的彩船巡游表演将引入世博主题、节庆日、旅游节等,在2010年上海旅游节开幕期间,数条大型彩船驶入护城河,亮着灯,成为运河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此外,多条彩船将比去年更抢眼球,如日本的“神户号”彩船上将载满日本卡通人物,在巡游时还会播放宫崎骏电影的原声音乐;常州彩船上将会放置一个超级大恐龙,象征常州恐龙园。
在巡游过程中,彩船上美轮美奂的造型和争奇斗艳的灯光以及演员的特色实景演出,将向游客们展示当地的美景和风土人情。不仅如此,彩船水上巡游的岸边还将设置巨型LED屏作为演出背景,并与观众进行互动,形成多区域水陆结合的表演平台。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