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花灯,起于唐代,盛于宋、元,延续至今。泉州花灯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艺术特色,是南方花灯的代表。如今,泉州花灯远销海内外。
古时做花灯,大多是用搓好的纸捻,将劈好的竹篾绑扎成各种形状的灯骨架,粘糊上色纸,描上山水、人物、花鸟,写上吉祥的字句,贴上花边,装上丝穗,内放蜡烛或小油灯,有的还放上了檀香,便成了。此工艺称为彩扎工艺,因此,灯又称作彩扎灯。彩扎艺人为了展示自己的手艺,每年都会别出心裁,推出自己精心构思制作的力作,打出自家字号,相互竞赛。
到了明清,玻璃制造业发展起来后,工匠们把玻璃抽成丝,泉州人管这种玻璃丝叫“料丝”。“料丝”被用到花灯制作工艺中,清代陈葆堂的《温陵岁时记》中有提到“或以五色纸、或以料丝、或以通草,作人物鱼虫,燃以宝炬。”“恒于府治西畔双门前作灯市”。
到了近现代,最让人称道的便是刻纸料丝灯和无骨花灯。花灯大多是家族传承,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泉州花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泉州花灯就其制作工艺,分为三类:
一、彩扎灯。花灯艺人用纸捻将竹蔑先绑扎成灯的骨架,把裁好的纸或绸布喷水绷紧粘贴在骨架上,贴上花边,描上图案。挂上丝穗便成彩扎灯。
二、刻纸灯。这种灯的首创者是泉州刻纸大师李尧宝,花灯的所有图案全是自己设计,自己用刻刀在纸板上刻出来。此灯不用骨架,全是用刻好图案的纸板拼成,故叫刻纸灯,之后他在这些楼空的图案内镶上玻璃丝,创造出精美绝伦的刻纸料丝灯。
三、针刺无骨灯。这种灯的图案全是用钢针在制图纸上密密麻麻刺出来的,光源从针孔中透出,显得玲珑剔透、璀璨夺目。
这些年,泉州花灯也在不断创新,大的花灯里面几乎都换成电灯。据泉州花灯工艺师们介绍,不少花灯里面安装了机械装置。此外,有的花灯还安装了LED灯,红色、绿色、紫色等各种颜色的灯光闪烁,美轮美奂。目前,泉州已建成3个花灯传习所,泉州花灯的非遗传承人大部分是传习所的老师。而在销路方面,这几年,传统花灯市场回暖,需要提前预定,客户遍及海内外,从十月份起到来年元宵,都是花灯制作的旺季。泉州花灯以它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闻名全国以及全世界。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