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舞蹈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要求和观赏形式正在逐步发生着改变,花灯在形成了载歌载舞的形式以后,艺人们经过多年实践,将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和民间武术加以艺术加工,创造和发展了风格不同的文、武花灯。文花灯秀丽洒脱,武花灯健美刚劲。
以前人们在元宵节观赏花灯的时候主要是静止的花灯,视觉效果很是一般,现在的花灯舞蹈是自贡花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花灯舞蹈有只舞不唱的如《狮舞》、《猴子弹棉花》等,有集体性的歌舞,如《连厢》、《拉花》等。花灯戏的行当,原来只有男女二人,以后才分为生、旦、丑三个行当,当花灯戏演出中型、大型的角色众多的剧目以后,又增加了其他行当。
关于花灯歌舞有这不同版本的传说,但是截至到今天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说法,根据已有文献,明中叶即公元1454年前后,自贡杨林人兰止庵曾写过《性天风月通玄记》传奇;清初(1657年)自贡人何蔚文写过五个传奇剧本。这是目前已知的自贡最早的戏剧创作活动。清康熙年间(1701年)自贡开始出现专业戏班,曾有四个戏班在昆明建立乐王庙。清乾隆年间(1746年)秦腔、石牌腔、楚腔、弋阳腔等传入自贡。另据元谋花灯艺人张万育称,元谋花灯相传已有十三代。此外,在花灯的曲调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明清小曲,如挂枝儿、打枣竿等,都是流行与明万历以后直到清初的民间小曲。据此推算,作为一个剧种的花灯,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具雏形花灯舞蹈最为在参观自贡花灯过程中的一个新兴样式,越来越被其他地市所效仿,由于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和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也由于流布地域的方言、音乐素材和风格以及受邻近姊妹艺术影响的不同,各种花灯戏在剧目题材、声腔结构、表演特点上,都各有特色,发展的历史过程也不尽相同。